來源:
雄安發(fā)布
閱讀正文

雄安81歲造船人:一輩子就愛這一行

2019-04-09 10:54:00 來源: 雄安發(fā)布

  

姜琳祥正在制作船模。趙克琪攝

  “我打從小就光鉆這個?!?/font>

  81歲的姜琳祥還在造船,從前,他造了七十多年載人載貨、捕漁獵禽的木船;現(xiàn)在,他一心造船模,一艘麻雀雖小、五臟俱全的微縮船模,抵得上從前一艘真排船的價格。

  姜琳祥的老家在河北省雄安新區(qū)安新縣馬家寨村,這里地處白洋淀區(qū),村村寨寨以水相連,以葦相隔,祖輩男捕女織的生活總離不了船。馬家寨是北方地區(qū)有名的造船專業(yè)村,其造船史宋代起便有記載,清朝乾隆游頤和園所乘坐的龍舟,也是馬家寨工匠所造。

  姜琳祥是馬家寨有名的造船工匠,也是河北省傳統(tǒng)造船技藝非遺傳承人。10歲時,他就到天津的造船廠當(dāng)起了學(xué)徒。

姜琳祥正在制作船模。趙克琪攝

  憑目測補船,嚴絲合縫

  姜琳祥說話仍帶著些天津口音,10歲到天津造船廠學(xué)徒時,他的父親、爺爺都在那?!按瑥S三個股東都是咱白洋淀的人?!苯障榛貞浀?。

  “過去圍著村子都是水,出來必須用船?!苯障檫^去做的船,主要是用于人們的生產(chǎn)生活,搞運輸?shù)拇龅蒙?,要有賣家想要運輸船,得自己先備好木料。

  民國時期,馬家寨有東興、永順、同興等造船“八大家”。姜琳祥介紹,“八大家”造船主要是用于銷售,村民們自己也開造船作坊,“各戶做的船一般都是家庭用的,搞租賃?!?/font>

  “靠水不治魚,造船不駛船”,這是外界對這個“造船之鄉(xiāng)”的評價。在馬家寨,人人都在造船上有一手。村里的傳統(tǒng)是“邊學(xué)邊干”。“我拉你,你教他,沒有固定的師徒關(guān)系,誰有活就跟著去干?!苯障檎f。

  改革開放后,馬家寨的造船者遍布北京、天津、內(nèi)蒙古、東北、山西、陜西、河北等各大水庫,造船技術(shù)遠近聞名。

  “我們村很特別,在外面做活,不管你會不會,跟著我去了,工資都是一樣的,不分大工小工。人家木匠學(xué)徒,一學(xué)三年不掙錢,我們村里就不是這樣的,平半分。”姜琳祥回憶,那時候村里都是幾十人一起出去做活,就住在水庫邊上。除了造船,還拉冰。

  姜琳祥記得,那時他曾到山西隰縣的水庫造過船。去了發(fā)現(xiàn),當(dāng)?shù)卦齑姆椒ǜR家寨的不一樣,船的長度也不一樣,但姜琳祥把其中遇到的問題都解決了。雇東問他,課上得多不多?他答,小學(xué)不到。雇東不信,直搖頭,“你這個得幾何?!?/font>

  姜琳祥回想起來哈哈大笑,“幾何?我一何都不會?!?/font>

  那時,碰上有塊船板漏了,好多人都修不好,姜琳祥上去目測了一下,量都沒量,直接去修,補完嚴絲合縫,這就是馬家寨人的手藝,用當(dāng)?shù)卦拋碚f,這叫“放印子”。

  馬家寨人造船有三個絕活:

  一絕是“量材使用”,買樹時一眼就可看出樹的好壞,伐樹時隨彎就彎取材,不浪費。

  二絕是“甩線一手準(zhǔn)”,他們根據(jù)船的部位用材放成曲線,一般木匠只能放直線。

  三絕是“放印子”(即給船打補?。?,先將船體上損壞的部分用工具剔掉,洞孔自然成不規(guī)則狀態(tài)。然后,船工選一塊合適木料,不量尺寸,單憑目測用斧子砍,而且一砍便成,一放嚴絲合縫。

姜琳祥手繪的造船圖紙。王樂攝

  1965年制作第一只船模

  “頤和園、陶然亭、北海的船,我都做過。”公園湖里的畫舫船,姜琳祥也做過不少。1958年技術(shù)革新后,畫舫船問世,成了開展旅游業(yè)常用的交通工具。畫舫船一般是機械動力,船身雕梁畫棟,配合涼亭、走廊,又被稱為“水上宮殿”。

  姜琳祥最近做了一只畫舫船模。甲板上,回欄纖巧繁復(fù),指甲蓋大的移門鑲著玻璃,推拉靈活。他制作的船模往往如此,除了船身等比例縮減外,其它構(gòu)造設(shè)施不變,外部的槳櫓、內(nèi)部的儀表、座椅,樣樣齊備。

  前幾天,有船模愛好者拿來了一塊金絲楠,請他出山。

  木料的好壞,姜琳祥用眼睛一量就知道。“農(nóng)民生產(chǎn)生活用的船,一般都是槐木制成的,用槐樹伐成板,兩公分多厚,都是這個制成的。搞運輸?shù)拇?,大船,都是一段桐松、落葉松、杉木,就這三種?!?/font>

  1956年,安新縣成立了造船廠,姜琳祥進廠做了工人?!皬S里搞的最大的就是對槽。它改過幾次,技術(shù)革新,搞水泥的,也沒有搞成功。弄了半天,還得是木的?!睂Σ凼且环N貨運大型船,大的長達45米,載重量上百噸,由于船體由兩只一頭平齊的船對接而成,所以淀區(qū)人叫它“對槽”。

  “一截接一截,跟火車一樣?!苯障楝F(xiàn)在還記得天津、保定間繁忙的水運場景。早期,對槽若遇逆水,纖夫們就要去岸上拉,需要八到十人一起。后來隨著航運的技術(shù)的發(fā)展,槽船主要以輪船拖帶行駛。

  鷹排子、鴨排子、四艙、五艙……淀區(qū)人常用的船,姜琳祥做得最多。一艘兩艙的“莊稼排子”,他和堂弟兩人10天便能制成。姜琳祥介紹,白洋淀以前還有一種常見的“槍排子”,主要用來打野鴨、大雁,抗戰(zhàn)時期還用來打鬼子。

  那時,雁翎隊隊員駕駛多艘“槍排子”隱藏在蘆葦蕩里,伺機攻擊日軍的巡邏船。

  如今,馬家寨村外的水路已被陸路代替,船只已不再是人們生活必需的工具,造船人也越來越少,村里的船廠主要生產(chǎn)玻璃鋼船只?!艾F(xiàn)在木船很少見了,都讓鐵船代替了?!?/font>

  姜琳祥制作的第一只船模還是在1965年,那時村里接了北京的訂單,來洽談的業(yè)務(wù)員要求做個模型帶回去給領(lǐng)導(dǎo)看。如今,姜琳祥只做船模,他專門騰出來一間屋子作業(yè),靠墻的一面架子上都是大大小小的模型。

  作為河北省傳統(tǒng)造船技藝非遺傳承人,姜琳祥還保留著過去的造船圖紙,做模型前也要繪圖施工。在他看來,哪怕幾十年過去,這些東西仍然是寶貝,馬虎不得。

責(zé)任編輯: 王曉娟
關(guān)鍵詞:
+1
新聞評論文明上網(wǎng)理性發(fā)言,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(wù)協(xié)議,評論僅供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代表我網(wǎng)立場

為你推薦

加載更多新聞
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103297